2025年第一期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人员上岗培训班在诸暨召开
为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4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我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2025年4月7-9日,由浙江省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和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共同举办的浙江省2025年第一期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人员上岗培训班理论培训在绍兴诸暨召开。培训聚焦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的核心问题,内容涵盖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要求、核酸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各类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质量管理等。 开幕式由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郦卫星教授主持,浙江省医院协会周建新副秘书长致辞。周建新副秘书长首先代表协会对与会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度评价了分子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及疫情防控等领域的突出贡献。周秘书长强调,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分子诊断技术正成为推动医疗质量提升的核心驱动力。他期待通过本次专业培训,能够有效提升全省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分子检测技术的规范化应用,为浙江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首席专家李金明教授做《荧光PCR技术》报告,全面介绍了PCR技术发展历程、实时荧光PCR的基本原理和结果分析等内容。此外,李金明教授作《高通量测序临床规范应用的关键问题》报告,阐释了一系列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规范化应用的关键问题,为参会学员提供了分子检测最前沿的资讯信息和临床应用。浙江省人民医院俞云松教授在《病原正确诊断,助力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治》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病原体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基于丰富的感染病学临床经验,俞教授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深入论证了病原诊断水平与抗感染治疗成效的正相关性,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浙江省人民医院吕建新教授在《核酸分子标志物检测与应用》学术报告中,全面构建了核酸检测技术体系。报告从基因扩增原理切入,系统讲解了核酸标志物的分类,并深入探讨了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分子诊断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郦卫星教授结合《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针对PCR实验室技术审核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专业剖析,并就检测全流程中如何保证分子检测质量进行了全面梳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张钧教授在《基于PCR的分子检测技术发展及临床应用》报告中,系统回顾了分子检测技术的演进历程。报告指出,当前技术发展呈现集成化、微流控POCT、高通量及自动化等显著特征,为未来技术研发指明了方向。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陶志华主任在《荧光定量基因扩增仪原理、校准与维护标准化实践》报告中,系统解析了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核心原理与仪器设计架构。报告深入剖析了荧光定量PCR仪的光学系统、温控模块等关键组件的设计原理,并重点构建了包含定期校准规程、性能验证方案及日常维护要点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岑斌教授基于PCR实验室建设标准规范,从布局设计、建设要点到注意事项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报告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指导价值,为核酸检测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浙江省人民医院唐小华教授结合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指南,对常用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的临床适用范围进行解读,形成《药物基因组相关基因检测和质量控制》报告。如何保证药物基因组检测的质量,唐教授从新建项目的依据、方法学的确定、实验室环境、人员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核病仍作为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其实验室检测技术对于结核病的诊断至关重要。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柳正卫教授在《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报告中对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系统性地总结,并结合指南阐述了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向分子诊断、即时诊断两大方向发展。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李海波教授在《NIPT实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报告中,系统阐述了NIPT全流程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报告重点剖析了从样本标签、实验用水到胎儿游离DNA浓度检测等湿实验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同时强调了干实验数据分析与报告发放的闭环管理机制。李教授通过构建"湿实验-干实验"全流程质控体系,为提升NIPT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规范化解决方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张永乐教授以其极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从各个实验环节和污染物的性质,详细分析了可能产生实验室污染的原因;又根据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的特点,介绍如何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定性检测结果及异常结果的曲线分析和结果报告。肿瘤的分子检测对于明确肿瘤疾病的分子分型、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在《肿瘤基因检测3WHO》报告中阐述了肿瘤基因检测中谁该测、何时测、测什么以及怎么测的问题,以实现“肿瘤精准诊治,生活质量、生存两提升”的目的。
浙江省人民医院何方教授在《肿瘤DNA甲基化检测的临床转化与应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DNA甲基化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志物的多重临床价值。何教授基于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重点剖析了DNA甲基化检测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落地的关键环节,为推进表观遗传标志物的规范化临床应用提供了实践指导。近年来,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攀升,其精准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备受关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韩东升教授在《病原体核酸快速检测技术的创新与临床转化》报告中,深入剖析了感染性疾病诊断领域的最新进展。报告系统梳理了核酸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重点探讨了其在呼吸道感染等重大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质谱技术在核酸检测分析中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因其快速、高通量、准确等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杭州迪谱医学检验实验室姜育燊教授在《核酸质谱技术的临床进展与应用》报告中从核酸质谱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及进展、临床应用、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全面介绍。随着医疗机构分子诊断新项目开展越来越多,为了保证检测质量,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也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新增室间质评项目。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金静老师做《2024年浙江省分子检测室间质总结》,就如何保证检测质量做一些探讨。
在会议总结环节,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郦卫星教授分享解读了即将发布的《病原体核酸快速检测临床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讨论稿)》。本次高质量的理论培训吸引了全省537位分子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课程设置聚焦分子诊断领域的新技术、疑难问题与行业热点。培训内容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获得与会专家同仁的高度评价,为推进浙江省分子检测标准化建设、促进创新技术临床应用、提升全省检验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和实践指导。 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供稿